教书育人党员先锋岗|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学优秀典型宣传一一毛晓阳老师

来源: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2-20浏览次数:79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持教师在教育战线的纯洁性、先进性、创造性,丰富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学质量文化内涵,推动审核评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推出“教书育人党员先锋岗”系列专访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教学优秀典型,在全院教师队伍中营造爱党爱国、乐教爱生、躬耕教坛的良好氛围,扩展“教学质量,先进引领”的教育教学思路与路径,以此持续深化教育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实践。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本期采访,让我们走进党员教师代表毛晓阳老师,聆听他在专业教学、科研探索以及工作生活上的思考与实践。

薪火相传守初心 春华秋实满庭芳

毛晓阳老师1999年入职bat365在线登录入口,2002年在职攻读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现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清代科举和教育公益史。任教以来,先后担任《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台湾史》《中国古代史(上)》《公众史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教学。从教以来,毛晓阳老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科研上,毛晓阳老师潜心研究,甘守枯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之子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项,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在权威、核心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权威及核心期刊论文14篇、4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清代科举宾兴史》等学术专著3部、古籍整理著作2部,合作出版论著6部,主编或合作主编论著2部。2009年、2016年分别获得福建省第八届、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上,毛晓阳老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和团队同事一起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任。2010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被评为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福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聘为bat365在线登录入口闽都学者特聘教授,同年入选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中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就让我们一齐走进毛晓阳老师的教学历程。


育人如春风化雨 为师者敬业乐群

问: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有哪些学术经历和研究项目对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答:我能够进入历史学研究的契机之一,是在研究生时期参加了《江西考试史》课题,当时我的导师许怀林先生告诫我们说,研究生时期没有必要必须发表论文,因为还太稚嫩了,学术的积累不够;但是在培养和提升历史学研究能力方面,还是可以通过参加课题进行锻炼的。那个时候是江西师大教育学院的胡青教授主持的这个课题,我在其中做的是清代江西考试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清代江西科举考试这一块很多的相关内容,其中除了考试制度,还包括考试产生出来的成功人物包括举人、进士,还有当时的江西社会是怎么支持科举考生参加考试的,等等。我后来研究的宾兴、贡院,都是在那个时期最早对这些选题得到了初步的认识,后来才慢慢发展为具体的研究项目。到了博士阶段,我参加了导师龚延明先生主持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项目,主要做清代江西进士研究。因此我认为在我的学生时代里,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参加的这两个项目,对我日后科研发展的引领性是非常大的。博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了自主研究阶段,自己可以决定做什么选题。我的第一个选题就是博士后阶段做的宾兴研究,并在2009年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公益视野下的清代科举宾兴研究”。在2015年我申报了“以公益求公平:清代科举考场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一般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从我研究生时代在老师的引领接触到的。应该说,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比较广博的,而硕士、博士阶段就更加专门、专业。所以史学的学习、研究是慢慢由广博到专深的过程。


问:您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教师这个职业的?

答: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段机缘巧合的趣事。我是九二年上的大学,那个时期高考是自己估分,估完就填志愿。因为我估分比较保守,分数公布后,发现少估了四十分左右。报考的时候觉得分不够,就没有填报好的学校,只报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新余分校,也就是新余师专。但是后面录取的时候,被录取到了我没有填报的江西师范大学。可能是录取的老师发现这个学生的成绩还不错,不应该去一个师专,所以我很幸运就到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在那个年代,还有包分配,所以我原来最初的想法是做好一名合格的中学老师。后来到了大三、大四阶段,我争取到了学校保研的名额,然后研究生读完就直接自主择业,来到了现在的bat365在线登录入口,当时叫福州高等师范专业学校。工作两年多,我参加了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定向录取为浙江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古籍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生。所以我大概的情况就是,从本科是历史师范,到后来读了专门史研究生、古典文献学博士生,一直都是历史专业、师范专业上深耕,最后进入我们学校任教这个过程。能够进入教师这个行业,是机缘,或许也可以算是命中注定的选择。


问:您认为教育的目的还有它的价值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从老师角度、学生角度或者从教育事业角度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前人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得下一代可以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少走弯路,继续进步。这也是人类发展能够不断前进、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从人类的角度或者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从学生的角度,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经过不断的成长,可以胜任更加复杂、更高难度的工作。而从老师的角度,我们投身到这样一个事业当中,要尽量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所感悟到的理念、所研究的成果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教育这项神圣的事业。


问:您是如何将教学和科研两者互促发展并带领同学们向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成长的?

答:说实在的,我属于做事很难一心二用的人。前几年我花的时间、付出的精力主要在科研方面,没有去申报过教研课题,主要都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自己琢磨,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因为系里的安排我担任了专业负责人的工作,因而必须从更广的角度认真思考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作为人文社科专业,我们历史学、文博专业更偏重理论,比如我们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写研究性论文。前年习近平总书记回到bat365在线登录入口,重申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鼓励bat365在线登录入口走应用型办学道路。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办应用型史学专业,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两年我开始申报了一些课题。例如2021年围绕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科基础实习》课程申报了一项校级教改项目。在这门课程里,我们指导同学围绕当代民间的教育公益基金做社会调查,并且指导大家写作调查报告。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向考试成绩优秀同学颁发奖学金或者向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的教育公益基金,还有奖励老师教学优秀的奖教金,这些是跟我原来的史学研究选题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我原来做的清代宾兴研究,就是探讨清代社会捐钱建立宾兴基金资助科举考生参加考试的社会现象。我发现古代有奖学、助学、奖教、助考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公益现象,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公益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在当代中国有没有延续下来?这种教育公益的精神在当代是怎么传承的?我们指导你们的学长、学姐撰写了很多篇调查报告,修改后结集出版,书的名字叫《财富的归宿——福建民间教育公益基金调查报告》。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去接触各种相关人物,比如基金会的创立者、管理人员、基金会奖励或帮助过的学生和老师,以及一些普通的社会民众。在采访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大家接触社会、为人处事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也可以向人们介绍中国古代的教育公益是什么样的。所以既是我们自己学习、锻炼的过程,同时又是向社会大众普及教育公益文化的过程,把中国的优良教育公益传统传播出去。

另外还有《公众史学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从2018级开始我和陈日升老师就一起带同学们做口述历史访谈,培养和锻炼大家书写当前正在发生的历史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是史料,更有学者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古人的史料中,前一个朝代的历史往往会被下一个朝代描绘得很不堪,以此证明自己取代前朝是天命所归。一些个人写的史书会被人认为是稗官野史。也就是说,古代留下来的史料其实都会有失真的问题。但是,在文献考据的基础上,古人留下的这些史料也是可以用的。所以,我们现在去做口述历史访谈,记录对我们这个时代做过贡献的人的历史,以及在口述历史访谈的基础之上编写人物年谱、传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它可以锻炼同学们书写、编纂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的历史记录下来。

我们做的这些工作,都是想如何把同学们培养为应用型史学人才。前些天我刚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叫做“数字史学”。我在上《闽台社会历史与民俗文化》这门课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厦门大学陈孔立先生的《台湾历史纲要》,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以这本书的文字论述为基础,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为其配上相应的图片,在“数字史学”微信公众号里发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主动去检索资料,寻找图片,跟内容搭配,完成作业。跟以前提交小论文的作业方式相比,我觉得它算是一个小改革,应该说是符合现在的数字时代潮流。口述历史也可以嫁接到你们文博专业的教学,比如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历史访谈,记录非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中文专业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比如可以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名师的口述历史访谈,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问:在您看来,您有什么独到的教学方式吗?您是如何和同学们相处的?

答:在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我自己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不过我们系里有很多我很佩服的老师,我还在不断向他们学习。例如清敏老师讲课很有文采、辞藻华丽,她的授课会让同学们觉得很生动、很博学。有些台湾老师的授课也很值得学习,他们会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中间,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王念祖老师甚至会把他的吉他带到教室里,一边唱一边给大家讲课。我个人呢,对同学们的要求确实不够严格,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有义务自我约束,并为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后果负责,所以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觉得我是一个随和的老师。我也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自控、自律、自觉,不要辜负青春韶华。


问:您能分享一下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挖掘同学们的内在潜力的?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讲两个事例。一个是昨天周四下午的《公众史学理论与实践1》课程的分享交流课,我用了完全开放式的课堂组织方式,从分享者到主持人,都是由个人自愿、同学推选或者是由雨课堂软件随机点名决定。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临场的发挥都很棒。比如主持人能够非常短的时间内收集信息、组织语言,针对上台分享的同学的作品和表现做出点评。我觉得每个同学都是有潜力的,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在专业学习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取得让老师眼前一亮的成绩。另外一个是去年我指导的肖宁昊同学,他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他想写的题目跟历史题材类网络游戏有关,我们交流之后,我对他说,首先,我支持你的选择;其次,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个选题的指导能力很有限,另一方面是这个题目会比较难写,因为国内的网络游戏发展还不太够。他说没有问题,我自己选的路我自己走。他确实非常用功,看了很多外文资料,最后完成了一篇9万多字的毕业论文,相当于篇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幅,这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发现了你们的巨大学习潜力。

事实上,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你们学到的很多知识并不是课堂上老师教给你们的。历史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刚刚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正在成为历史。所以我们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一定要秉持开放的学习态度,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深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站稳脚跟,再寻求新的突破点。当然,这个主要是在更高的学术研究阶段。本科阶段的学习有所不同,例如历史师范方向,最起码要系统学习教材知识,要掌握做老师的基本技能,比如板书、讲演、备课,以及充当班主任、带学生进行专题研习等。而历史非师同学的应用型技能,更多的是要拥有能够书写正在发生的历史的能力。这个书写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你在做口述历史访谈时向受访者提问,你的问题一定会有你的历史学背景,要体现你的历史观;另外,做口述历史访谈还要知道怎么编订访谈大纲,访谈结束后要怎么加工整理为规范的口述历史访谈录。


问:您认为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之间,应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精力?

答:当前大学里的社团活动确实很多,这是这个时代大学的特色,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们要去先了解,多少量的活动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可能涉及到我们的学分是否达标的问题。社团活动是在当前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设计的,应该说有它的科学合理性,但是我们自己也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我们最好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确保通过活动能让我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广,或者可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保证自己修满所需学分的基础上,如果最初没有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社团,可以慢慢加以调整。另外也可以向你们的学长学姐请教,他们会更有经验。


问: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有哪些学术经历和研究项目对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答:从事学术研究其实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拿我自己举例,在课题获得立项资助、论文被刊物录用发表、学术专著成功出版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的研究得到了认可,学术研究的这种快乐是一种很纯粹的快乐。当然也还有一些现实的功利,比如拿到了立项就有了课题经费,可以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和保障;又比如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是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又比如可以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成功者,从而让学界同仁甚至是社会大众都认同你。我觉得这些都是学术研究让人快乐的方面。那痛的方面就在于要耐得住寂寞。“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史学尤其如此。我的博士导师龚延明先生讲过一句名言叫“不怕慢,只怕站”。他说你做得慢不要紧,只要在做就一定会有进步、一定会有收获;但是如果你站在那里不动,那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术研究一定是不断努力、长年坐冷板凳的过程。有时候论文投稿会像泥牛入海,查无音讯,你就会感到寂寞和挫败。但是,如果大家想走学术研究这条路,就一定要向名家看齐,下定决心去做,不要考虑太多。虽然挫折是一种必然,但有挫折才会有成功,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因素。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的考研其实也是一种应试教育,会有很多参考书,类似于高考阅卷参考答案,是决定阅卷老师的阅卷结果是否公平的因素之一。如果你想把自己平时读过的、学到的知识都体现在答案里,但是却和参考答案并不一致,那么即便你的答题非常精彩,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也没权利给你高分。所以博览群书扩大视野,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是一个方面,但考试的时候要遵循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另一个方面,需要我们辩证理解。作为大学本科学生,我们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达到可以独立发表学术观点的阶段,更多的是综合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所以要静下心来,谦虚谨慎,沉稳踏实,静待花开。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三尺讲台,栽种梦想。毛晓阳老师心怀学生、情系教育,始终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诉历史脉络、叙文化魂魄,做有温度的教育,把爱倾注到每位学生身上。